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百科

一丛花·溪堂玩月作

一丛花·溪堂玩月作》南宋词人陈亮所作的一首词。该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,词人以"玩月"为主线,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月下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色。上片写秋江月色,首二句写月光斜射江面,泛出一片寒光,给人以凄清之感;接着写自己陶醉于这如画般的迷人的月色中,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来自。下片紧承上片,写芦花飘荡,烟水苍茫之景,进一步抒写凭栏"玩月"的感受;结尾笔调陡转,景象实变,情调悲凉,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。该词写景如画,静中有动,以动写静,虚实结合,托物言志,构思巧妙,结构严谨。

  • 作品名称 一丛花·溪堂玩月作
  • 创作年代 南宋
  • 作品体裁 词
  • 作者 陈亮
  • 作品出处 《龙川词》

作品原文

  一丛花·溪堂玩月

  冰轮斜辗镜天长,江练隐寒光。危阑醉倚人如画,隔烟村、何处鸣榔?乌鹊倦栖,鱼龙惊起,星斗挂垂杨。

  芦花千法保顷水微茫,秋色满江乡。楼台恍似游仙梦,又疑是、洛浦潇湘。风露浩然,山河影转,今古照凄凉。

注释译文

词句注释

  1. 一丛花:词牌名。双调七十八字,上下片各七句、四平韵。
  2. 溪堂:临溪的堂舍。这里指陈亮的好友辛弃疾的溪堂,在信州(今江西上饶)玉溪(即信江)边。辛弃疾《鹧鸪天·鹅湖归病起作》词中有"枕簟溪堂冷欲秋"之句。
  3. 玩月:赏月。玩:欣赏,观赏。
  4. 冰轮来自:圆月。因月圆如轮,光寒如冰,故称。唐朱庆馀《夜月》诗:"昨夜忽已过,冰轮始觉亏。"
  5. 辗(niǎn):轧,改贵保委准这里有转动的意思货地输息友要轻油电雨
  6. 镜天:明净如镜的天空。这里指水在月光照射下波明如镜映长天。360百科唐杜牧《长安秋望》诗:"楼倚霜树外,镜天无一毫。"
  7. 尔道书架世练:谓江水澄澈、平静那满刑如同洁白的绸子。语本南朝齐谢朓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诗的"馀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"之句。这里指月光下的江水如同一条白练一主任然理鲜伯事粮般。
  8. 寒光:清冷的月光。
  9. 危阑:高楼上的栏杆。危:高般厂异。南宋蔡伸《苏武慢》词:"两地离愁,一尊芳酒凄凉,危阑倚遍。"
  10. 烟村:指烟雾缭绕的村落。
  11. 何处:用来询问时间。"唐李白《秋浦歌》诗:"不知明镜里。何处得秋霜?"
  12. 鸣榔(láng短光):一作"鸣根"。指敲击船舷发道倒左沙美谁推斯出根根的声音,使鱼惊而入网。或为歌声之节。
  13. 乌鹊:指乌鸦和喜鹊。战国楚屈原《楚辞·涉江》:"燕雀乌鹊,巢堂坛兮。"东汉王逸注:"燕、雀、乌、鹊,多口妄鸣,以喻谗佞。"
  14. 鱼龙:偏义复词,指鱼。唐妒战福树曲校自比告杜甫《秋兴》诗:"鱼龙寂寞秋江冷,故国平居有所思。"
  15. 星斗:泛指天上的星星。清黄遵宪《避乱大埔三河虚》诗:"星斗无光夜色寒,一军惊拥将登坛。"
  16. 芦花:芦絮。夏秋之季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穗另感曾所几担设酒状花序,灰白色。隋江总《赠贺左丞萧舍人》诗:"芦花霜外白.枫叶水前丹。"
  17. 千顷:这里概言水面之广。
  18. 微茫:隐秘暗昧,隐约模糊。五代前蜀韦庄《江城子》词:"角声呜咽,星斗渐微茫。"
  19. 江乡:多江河的地方。多指江南水乡。唐孟浩然《晚春卧病寄张八》诗:"念我生平好,江乡远从政。"
  20. 恍(huǎng)似:好像似,仿佛像。南宋白玉蟾《荷花》诗:"恍似瑶池初宴罢,万妃醉脸沁铅华。"
  21. 游仙梦:指脱离尘俗、游心于镇获支仙境的梦。北宋沈遘《黄氧判皮钢集七言斋居寄杨祖二阁老》诗:"萧洒城南尺五天,尽凉高枕梦游仙。"
  22. 疑是:像是述帮
  23. 洛浦(pǔ):洛水之滨。东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"载太华之玉女兮,召洛浦之宓妃。"
  24. 潇湘: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江,二水合流后北注洞庭湖。南朝齐谢朓背西司此村牛原技胡标《新亭诸别范零陵》诗:"洞庭张字陆写刘别转乐地,潇湘帝子游。"
  25. 风露:风和露。唐王昌龄《东溪玩月》诗:"光连虚象白,气与风露寒。"
  26. 鲜看策则定然:广阔、盛大的样子。唐李白《日出入行》诗:"囊括大块,浩然与溟津同科。"
  27. 转:变化,改变。北宋晏殊《中秋月》诗:"十轮霜影转庭梧,此夕羁人独向隅。"
  28. 今古:古往今来。
  29. 凄凉:悲凉,凄怆。唐李白《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》诗:"怀归路绵邈,览古情凄凉。"

白话译文

  夜空圆月斜转,月下的溪水波明如镜,映入长天,仿佛被辗成一匹白练,隐映着一片寒光。酒醉的我倚在高楼的栏杆旁,欣赏这如画般的风景。隔着水雾的渔村,不知什么时候传来渔舟捕鱼时木板敲击船舷发出的根根声。乌鹊倦而栖息于林木,鱼儿惊而从水中跃起,唯见满天的繁星静静无声地挂在柳树梢头。

  广阔的水面迷茫一片,隐约可见水边芦苇的灰白花序,秋色笼罩着渺无涯际的江南水乡。在楼台上欣赏着这秋江月夜的清丽景象,恍若梦游仙境,还像是置身于洛水之滨、湘江之畔。夜风清露广大壮阔,山河的空间随着月影推移的时间而变化。明月普照下,想到古往今来世事沧桑,联想到南北分疆,江山易主,心境感到无比悲怆凄凉。

创作背景

  陈亮是辛弃疾的挚友。辛弃疾在淳熙八年(1181)被劾落职,第二年在信州(江西上饶)闲居,筑溪堂于信江边。故陈亮此词应作于淳熙九年(1182)之后。

作品鉴赏

文学赏析

 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,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,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。全词景象大开界证居曾画达政附大变,但由于描写有序、布局有致,又有"玩月"二字贯穿其间,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,所以,全词结构仍显来自得很严谨。

  全词共分三部分。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,先总写月照澄江、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。上句由月而及江,下句由江而及月,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。用"辗"字而不用"照"字,是因为"辗"字有转动的意思,用在这里态卫缩盟负觉空英景罪,不仅与"冰轮"搭衬得当,而且,还给人以运动感,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,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。"隐"字可谓一字传神,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。而"寒"字,既与上句的"冰轮"相绾合,又暗伏下片的"秋色"。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,境界阔大360百科,景象宛然。

  从"危阑"句到下片的"又疑是"句是第二部分,写秋月照纸径财村耀下的江乡景色。"危阑"句承上启下,顺笔交代一下"溪堂玩月"的感受,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。"危阑",照应了题面中的"溪堂"二字,说明"玩月"的所在是临的片始李刑早知设以长江的楼台。"醉倚",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,但"醉"字不一定是"酒醉"的"醉",而是"陶醉"的"醉",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宣开久宽话煤践又心态也写出来了。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,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,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。接下来"隔烟村"数句,便从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侧面对"人如画"的"画"作了具体的描绘。"隔烟村"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杀频沙灯女舟夜归。词人只是凭栏所闻,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,不辨渔舟从何而来,归向小就采十满何处,故云"何处鸣榔"。"乌鹊"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,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:乌鹊倦于栖息,鱼龙惊而跃起,只有著去题周任剧温林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。至于乌鹊何以"倦栖",鱼龙又何以"惊起",是因为月光明亮,还是因为渔舟鸣桹,词人没说,也不必说,何况"倦"、"惊"云谁营利生海结延此云,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,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。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,但布局得宜,很有层次,而且静中有动,使这幅"画"显得更有生意。

  过片继续顶世于判研玉林差题味写景。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穿经长底查业甚勒一笔,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,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:芦花千顷,江水迷茫,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。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,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。而云"千顷",则极言辽阔无垠,并非确指。至于"水微茫",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,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,所以远远看去,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。

  下片"楼台"两句与上片"危阑"句遥相呼应,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,进一步抒写凭栏"玩月"的感受。词人伫立江楼,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,恍若梦游仙境,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,湘水之畔。这里"洛浦潇湘"合而用之,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,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,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几汉水情,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。

 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,景象陡然一变,情调转入悲凉,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。"风露"句极写寒气浓重,浩然莫御。"山河"句和篇首"冰轮斜辗"遥相呼应,显示出时间的推移、景象的变化和词人"溪堂玩月"之久。但既云"山河影转",境界就更为开阔,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,而不仅仅局限于"溪堂"和"江乡",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。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。"今古"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,也是作者"溪堂玩月"的最后感触所在。从古到今,明月无殊,普照人间。词人这种"今古照凄凉"的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。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,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,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,使他们"报国欲死无战场"(陆游《陇头水》)。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,不但未被采纳、不被理解,反遭陷害。此时,周举义专词人登上江楼,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,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。词人还想到了"古",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,故云"今古照凄凉"。"山河影转"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,最后再以"今古"句副居刘蛋看一结,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,使认读构微便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,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、感叹兴亡的色彩。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,具有了更多的内容,提高了词的境界,丰富了词的内涵。总观结拍三句,气象恢宏,意境雄浑,声情悲壮,含义深远。

 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,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,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,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。这首词的内容如题,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,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。

名家点评

  巴蜀书社编审、贵州大学教授何锐《宋词注评》:水光月影,渔人呜榔;星斗高挂,秋色满江。楼台临水,危栏醉倚,恍如游仙梦境。只可惜山河影不全,不由人不倍感凄凉。说到底,除非我国家山河齐整人团圆,诗人找不到真正的快乐。

作者简介

  陈亮(1143~1194),南宋思想家、文学家。字同甫,原名汝能,后改名陈亮,号龙川,人称龙川先生。婺州永康(今属浙江)人。婺州以解头荐,"因上《中兴五论》,奏入不报。"孝宗淳熙五年(1178)诣阙上书论国事。后曾两次被诬入狱。光宗绍熙四年(1193)策进士,擢为第一,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,未到任而卒。有《龙川文集》《龙川词》。存词70余首。

声明: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,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:fendou3451@163.com
标签:

  • 关注微信
下一篇:万涛

相关文章